今年4月4日是清明節。在我國傳統節日中蘊藏著深厚的人文底蘊,清明節也是如此。掃墓、祭奠昭示著血脈的繼承,讓青年一代敬老尊賢、慎終追遠,盡情釋放內心的思念。劉長卿的詩云:“南北山頭多墓田,清明祭掃各紛然;純灰化作白蝴蝶,淚血染成紅杜鵑;日落狐貍眠冢上,夜歸兒女笑燈前;人生有酒頃黨醉,一滴何曾到九泉?”死者長已矣,存者永懷悲!
|
清明祭祖 清明,是二十四節氣中第5個節氣,一般在公歷4月的4-6日,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°。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北京時間16時28分。“清明”是表征天氣物候的節氣名稱,到了這一時節,中國大地無論南方北方,氣溫都普遍上升,南方霧氣減少,北方風沙消失,空氣清澈,景物明晰,所以稱“清明”。 在古代,清明祭祀掃墓,結伴踏青,蹴鞠,放風箏,蕩秋千,植樹,插柳,吃冷食等是清明節的內容。在現代,上墳ꦕ掃墓、祭奠先烈、野𒊎外踏青成為了清明的新標簽。尤其是上墳掃墓,成為了大眾清明節的主旋律。
清明節,到親人墳頭拔去那些雜草,掃去墓前的塵土,插上香蠟,燒去紙錢,更帶去那一抹抹哀思,沉沉的,深深的,還有那一杯清酒慰藉心中那一份思念之情。但是,這樣的清明節卻顯得有些“重”,應該“輕”一些的。 讓安全“輕”一些。清明時節雨紛紛,但是到上墳掃墓的語境里卻是清明時節“火紛紛”,隨處可見的明火在燃燒,但是卻讓我們看到了安全之重,雖然沒有森林防火那樣的急切,但是防火的重任卻一點也不會少,為了安全祭掃,安全知識要補足,方能讓安全的隱患“輕”一些。 讓環境“輕”一些。清明時節上墳是一種傳統文化,但是時代在變,上墳也應與時俱進,“霧霾”已經讓環境污染不堪重負,再加上上墳掃墓的“煙霧繚繞”,那心中的那一片“綠”還有多遠呢?不妨走一走“互聯網+祭奠”的方式,讓環境的污染也“輕”一些。 讓哀思“輕”一些。人死不能復生,在我們的記憶深處總有一份沉重的“愛”,可是卻再也得不到回應。離去的親人,也是希望活著的親人能夠解除心中的“桎梏”,帶著他們的祝福去努力好好生活,所以,放下心中那些“重”得讓你喘息都難的痛苦吧,讓自己的心“輕”一些。 清明節,不是背上重重的祭祀物品,清明節,不是帶上沉沉的心情,清明節,不應該是煙𝄹霧茫茫,帶上尊敬和敬仰,送上一份思念的真心,紀念是為了更好地珍惜,珍惜身邊的人,珍惜生活的現在。 |